蓝鲸11月7日讯(记者 武鑫)日前,继荣耀、苹果等厂商之后,小米也推出了采用钛合金结构件的手机新品——钛金属版小米14 pro,越来越多的消费电子厂商开始导入钛合金材料。因能有效解决钛金属难加工的问题,3D打印技术也被“带火”。蓝鲸记者采访获悉,钛合金3D打印实现了轻量化与高强度的结合,有望在消费电子领域开拓市场,而以航空航天为“主战场”,3D打印的想象空间也已打开。
钛合金在消费电子市场“走红”
“钛合金+3D打印”已成消费电子新趋势。在小米之前,荣耀在今年7月发布的Magic V2这款手机上首次大规模使用钛合金3D打印技术。此外,苹果、三星等主流3C厂商也已在手机不同部位导入钛合金。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记者表示,消费电子产品种类繁多,更新迭代速度快,钛合金3D打印带来了生产上的灵活性,3D打印可以快速适应产品设计变更,减少模具开发时间和成本,提高新品上市速度。
银邦股份相关人士对蓝鲸记者表示,小米(钛合金材料)由公司独家供应,但“没有很大的量,所有订单加起来只有小几百万,对公司影响不大”。
“公司材料是按吨卖,一吨也就几万块或十几万,但一台手机就(用到)几克,再增加十几万部手机也用不了多少量,我们(供货)量大的还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消费电子领域能成为我们的亮点产品,但要靠它盈利目前是不现实的。”
江瀚则表示,“钛合金3D打印实现了轻量化与高强度的结合。消费电子产品日趋轻薄,而又要保证足够的结实耐用,钛合金通过3D打印可以实现最佳的结构设计,满足这一需求。”
浙商证券分析师邱世梁也认为,钛合金3D打印有望实现在消费电子的多品类应用。
3D打印技术前景广阔
随着钛合金被推上市场关注的焦点,支撑这一材料得以在消费电子产品上大批量使用的3D打印技术也再度“走红”。蓝鲸记者了解到,以手机为例,传统的金属加工工艺为CNC,但其难以加工钛合金材料。3D打印技术则是通过对金属粉末激光熔融而层层累积一体化成形的增材制造工艺,能有效规避钛合金难加工的属性。目前,折叠屏手机的铰链、手机及智能手表的中框均以开始采用这一技术。
事实上,3D打印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汽车、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多个领域。
银邦股份今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参股公司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营业务是金属3D打印(增材制造),通过3D打印生产的零部件可应用于飞机、火箭、航空发动机等航空航天领域,飞而康是C919金属3D打印零部件合格供应商。
蓝鲸记者也以投资者身份从铂力特(688333.SH)获悉,公司一直在向民用市场拓展,但目前航空航天板块仍是对公司收入贡献较大的领域。铂力特半年报显示,公司前五大客户多集中于航空航天领域,2023年H1来自该领域客户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2.29%。
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江瀚认为,市场需求将持续推动3D打印技术发展。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预计,2023-2027年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有望从400亿增长至1000亿。目前,金橙子(688291.SH)、华曙高科(688433.SH)等厂商已在该领域争相布局。
其中,金橙子主要提供激光加工控制系统、激光系统集成硬件产品及激光精密加工设备,可满足3D、2D等不同场景的加工需求,能够应用于半导体、航空航天、电子产品生产等多个行业。蓝鲸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从金橙子了解到,目前公司的3D打印相关产品只有少数应用,收入占比不是很多,但已经在根据下游设备厂商的需求展开积极布局。
华曙高科此前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未来公司会以市场化和产业化为导向进入特定行业的3D打印服务,根据用户需求,帮助客户补充产能或为特定应用场景对象提供3D打印服务。
增材制造专业委员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