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示范

网站首页 > 荣誉奖励 > 应用示范 > 3D打印新型骨笛,再造9000年远古神韵

3D打印新型骨笛,再造9000年远古神韵

发布时间:2022-01-12 11:50:56来源:数造科技(湖南)有限公司浏览量:

数造科技(湖南)有限公司,以当代前沿时尚的三维设计、3D打印技术,研制出一种新的古风乐器——骨籁——凭借现代技术,与9000年前的远古时代,来一次亲密的接吻与对话。


数造湖南研制的骨笛


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距今已9000年历史。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精致骨笛,已具备四声、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史上,骨笛管身多用鹫鹰的翅膀骨、仙鹤的腿骨制作成。骨笛规格不一,长短、粗细各不相同,通常比竹笛短而细。内部结构毫无规则。一般翅骨笛管长25厘米左右,鹤腿笛管长29厘米左右,管径2厘米左右。



传统骨笛制作的缺点      

1、由于骨笛的骨材来自于鹫鹰、仙鹤等珍贵、一级保护动物,骨材很稀有。

2、动物的骨骼没有固定的尺寸、大小。即使同一根骨骼,粗细也不均匀,内部空间极不规则,使得乐器的调性及音阶的确立无迹可寻,十分困难。

3、可以说,每一支骨笛,因为内部空间结构不同,都有不同的孔距、孔法,甚至有不同的指法、演奏法。每一只骨笛,都独一无二。制作时难于计算,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4、制造骨笛靠的是经验,无法以大数据方式共享。

5、由于骨骼各异,每一支骨笛都千差万别,故不能批量生产,也难以形成演奏标准。 

6、骨笛制作完成后,由于骨骼本身具有的异味,及腐烂味,使乐器还不能立即吹奏,需一段时间的烟熏后方可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3D打印骨笛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3D打印骨笛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牛后腿骨一段,对牛后腿骨选段进行三维扫描,获取后腿骨骼选段的三维数据;

步骤(2):对数据三维模型进行表面光洁处理,并将数据三维模型两端封闭,设置模型打印的壁厚,内部做空不设立支架;

步骤(3):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乐器毛胚,在乐器毛胚上开一个吹孔,吹出的共鸣音定为基础音,为获得目标基础音,可将三维数据按比例缩放打印多次,经多次试验后确定需要相应调性的乐器毛胚的三维数据;

步骤(4):在开好吹孔的乐器毛胚上开音孔;

步骤(5):根据每孔音高、及音孔与音孔之间的开合、组合时形成的音高,对音阶音高进行精确校准,获取校准后的音孔数据;

步骤(6):将吹孔、音孔的孔径数据应用到乐器毛胚的三维数据上,重新打印一个已经具备一定调性、音准、音阶水准的乐器毛胚,并根据吹奏的效果,重新对吹孔、音孔进行微调,获取骨笛最终的精确数据,依此数据,在电脑上进行数据模型的音孔数据设计,设计完成后便可用3D打印技术批量打印。

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上述制作方法制作得到的一种新型3D打印骨笛。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新型3D打印骨笛,骨笛的壁厚设置为5mm,内部空腔容积为75ml。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新型3D打印骨笛,骨笛上开有6个音孔,6个音孔分成两排,每排3个孔,第一音孔的直径为2.2mm,第二音孔的直径为3.97mm,第三音孔的直径为3.8mm,第四音孔的直径为4.4mm,第五音孔的直径为7.78mm,第六音孔的直径为直径7.5mm,吹孔的直径为9.56mm。

 

数造科技(湖南)有限公司的创新研发,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并解决以下的技术问题。

1、解决骨材缺失的问题,既保留以骨骼制造骨笛的工艺,又在制作方法、制作原理、演奏技法上大胆创新。

2、重新选材。以牛后腿骨为原型,制作一种新的骨风乐器——骨籁。因为:牛后腿骨的内空更空阔,更规则,具有更优越的共鸣腔体。

3、利用三维扫描、三维成像、三维设计技术,让骨籁的尺寸、规格、型号数据标准化。成为可以分享、可以实现批量生产的大数据。

4、通过确立尺寸、规格、型号等数据,找到骨籁的调性、音阶规律,形成统一的演奏指法、演奏技巧,形成骨籁制作、演奏的行业标准。

5、由于乐器的音色与材料有关。骨籁的创造,不仅仅使乐器家族增添了一位新成员,还因为3D打印材料的特异性,使新乐器获得新音色,使音乐表现获得新亮点、新魅力。


增材制造专业委员会公众号

增材制造专业委员会公众号